年终特稿:一路艰辛一路歌——纪念《德山》杂志创刊五周年
作者:
浏览量:
撰稿:《德山》杂志总编 萧婷婷
这在走向2015的冬日里,暖阳正盛。徐徐回望,《德山》杂志创刊已经走过五个年头,出版发行了五期刊物。
在我的电脑桌面上,整齐的排列着五个文件夹,文件名字是德山,每一年的杂志档案都陈列其中,这是重要的记忆,不可消失。
《德山》这本内刊杂志对德山人与我来说都很重要,五年的光阴,出版的五期杂志承载着德山人浓厚的期望与人文关怀。
一个有历史的企业,是需要承载延续文明文化的重任与社会使命感的。
这是在企业面对时间与如同生命一般的质量,沉淀下来的精华。不生不灭,一直存在。在我看来,《德山》这本期刊,在这个沉淀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杂志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一个不灭的图形。让我们在岁月里找到有证可寻的证据。也让无形的企业核心文化,在图形与文字里,得到体现与升华,并加以推广并延续。
仍然记得第一次与德山酒业企划总监彭世满先生见面探讨这本杂志的情形。在2010年的春季,在长沙湘泉大酒店的一楼,我们面对德山酒业萌生的一个计划产生了极大的共鸣,这就是《德山》杂志的萌芽。
彼时杂志并没有特别合意的创刊名,当我们翻阅多处罕有档案,查阅网络上仅有的一点有关德山酒业的历史背景相关信息后发现,德山酒业在文本资料库里留下的痕迹太少太少,这个从建国初期建厂并有过辉煌生命的名牌,居然在浩瀚的时间里,仅存一点点信息,不由得令人无比遗憾,而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个拥有超过甲子年岁的企业,处于与善卷文化紧密相关的地理位置,用什么来铭记及延续他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特色?期刊虽然不能承载德山酒业企业的全部内容,却也是一块不可忽视的奠基石,为夯实德山酒业这块大建筑物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于是,我们不约而同的提出,就用“德山”来命名我们的期刊。这个名字代表的含义如同道德经里说的那样,无形而大。
正是处于沅水与洞庭汇合处,水流走向东海的扩散型地域位置,处于中原地区,才会有千年善卷精神不灭的延续,以致让世人敬仰。这块土地曾经出现过善卷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引导曾经的统治者们让贤退位,教导世人做人处世处处向善,并引导了历代贤者辈出。正因为德山酒业诞生于此,站于这个位置,所以德山人一直用朴实的企业文化精神,为周边地区送去优质优良的美酒,而《德山》杂志正是因此而诞生。
从第一期起,《德山》杂志立意就是高远的,除了德山酒业内部的企业文化精神传承与发扬,常德人文、互相文化乃至世界的文化动态等等,都一一融合到杂志的内容中。
从历史到现代的酒文化,从德山酒业50年代的创始岁月到历年的辉煌奖杯,到德山人的久经沧桑,到了2007年后的拔地而起,厚积薄发,都在每期的刊物里一一呈现出光彩。
第一期我们重点回顾了一路走过来的珍藏,那些将军肚酒缸里的陈年窖藏原浆酒,在长满酒菌的地下室发出岁月的陈香。而女调酒师们在事业生活上的兢兢业业都是德山酒业核心闪光点。
第二期我们荣幸的取得大湖股份掌门人、全国人大代表罗祖亮先生的同意,对他进行了近距离采访。董事长心如明镜,把颇有古人高洁风范的思维运用到了管理企业上,他以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为己任的高远理想,令人赞叹。
而第三期第四期,恰逢德山酒业建厂60周年大庆和德山大曲获得国家级质量奖50周年,这无疑成为杂志的重点。
每一期杂志,我们都充满热情与挚爱去制作设计及排版,德山酒业企划总监彭世满先生在这本杂志上投入的心血可与头上的白发并论,在设计上,我们一字一图的矫正,一色一段的分析。在美观度上,视觉美学上,在用纸选材上,我们精工细雕,不苟一丝。
一个企业的文化精神体现,无一不在细微处展现,在《德山》这本杂志上,常德地区的文化部门看到了他的精彩,2014年,《德山》杂志被评为常德市优秀企业内刊,被收录在各个图书馆档案馆做经典收藏。这应该是德山酒业的荣誉,一个商业类机构,能够站在文化的基点上发展,那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
2014年的12月,第五期《德山》杂志已经出刊,这期的内容仍然延续德山酒业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文化走向。本期我们采访到了大湖股份年轻的董事长罗订坤,他是年轻的,充满希望与朝气的,这也预示着德山酒业在经历白酒寒冬后,将开始一个新的起点。
即将到来的2015年,《德山》杂志仍然将贯穿文化历史,世界经济走向,突出地域风格,推广德山酒业独有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用具有思想、深度、可读的理念去制作出版,让我借用创刊词的一句,天下德山,德行天下,来祝愿德山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