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酒业建厂60周年访谈录之二:“打嗝都是香的!”

2019-10-30


  

德山酒业建厂60周年访谈录之二:“打嗝都是香的!”

 

编者按:

  在德山大曲的诞生地常德市,有这样一批特殊的老人,他们见证了德山大曲的诞生,从第一瓶德山大曲开始,与德山大曲一起走过人生历程。过年时,有一瓶德山大曲是大喜事;欢聚时,开一瓶德山大曲增添欢乐;忧愁时,喝一口德山大曲抒发情怀。

  德山大曲的浓郁芬芳吸引了他们,德山大曲的诚信酿酒感染着他们。这群至爱“德山”的消费者,一辈子只喝德山大曲这一瓶酒,是对酒的优秀品质的赞许,也是对与德山大曲一起走过的人生时光的怀念。

人物简介:

  汪寿高,男,1940年12月生。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镇德桥镇张家桥村三组村民,德山大曲酒的忠实消费者。

 

  “喝了德山大曲后,第二天打嗝都是香的!”问到汪寿高老人为什么爱喝德山大曲酒,老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大伙儿都笑了,老人脸上也笑开了花。

  汪老的小儿子汪为新忙接过话头:“我爸可喜欢喝德山大曲了,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是德山大曲的‘粉丝’!”又逗得大伙儿一阵欢笑。

  用汪老大儿子汪兴平的话形容,他们所在的张家桥村是个“酒窝子”,村里的男人都挺爱喝酒,酒量也不错。他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大伯跟父亲一样,也非常喜欢喝德山大曲。

  “以前穷,喝的都是‘土夫子酒’,怪不好喝。”汪老说,刚解放那会儿,和他一样向田要饭吃的农民们做农活辛苦了,都爱喝两口(酒)解解乏,但当时没有好酒,又缺粮食,只有村里小酒作坊用一些植物根茎做的土酒,味道苦涩,难以入口。

  1959年德山大曲研制成功,常德人开始尝到醇香美味的大曲型白酒。但受技术限制,德山大曲产量不高,又受计划经济影响,普通群众很难喝到德山大曲。汪老记得自己第一次喝到德山大曲是在村里同乡的酒席上,尝到第一口就觉得这个“好喝、舒服”。好酒受到了大家的一致青睐,众人都争着喝德山大曲,本来就不多的酒每人喝了几口就没了,汪寿高觉得很不尽兴,但“德山大曲”的名字却留在了他的心里。之后,汪老也曾在一些宴席上喝过几次德山大曲,但每次都只有那么一点儿,“喝得一点也不过瘾!”他多想痛痛快快地喝一次心中的美酒啊!

  1970年的夏天,公社响应上级号召开荒造林,每个大队集合了四五十个青壮劳动力,组成挖山队对刘家桥的一座山进行开荒,种植枣树、梨树、板栗树等。汪老所在的张家桥大队也不例外,30岁的他担任张家桥大队的司务长,与三四个人一起负责大队的伙食。

  开荒的日子是辛苦的,公社三四百人,每天靠着肩挑背扛,奋战一个多月,将一片荒山变成了满目绿色。汪老带领的伙食组,虽然没有去挖山挑土,但在物资并不丰富的情况下,每顿都要准备几十个人的饭菜,也不容易。开荒结束吃了散伙饭后,伙食组的一个小伙子提出,累了一个多月,要喝两瓶好酒慰劳大家。这“好酒”,便是指德山大曲。

  “当时德山大曲一块七八一瓶,公社供销社凭票卖酒,要托熟人才能弄到。”在大伙儿的强烈要求下,汪老找到平时交往较多的胜利餐馆的经理,请他帮忙,弄到3瓶德山大曲。好酒入席,大家乐开了花。“那时候我们剩下十几个人,喝到了德山大曲高兴得不得了!还有人说,喝过了德山大曲,其他的酒都喝不得了!”汪老满脸的笑意,仿佛又回到了1970年畅饮德山大曲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