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酒业建厂60周年访谈录之七:德山大曲与报纸发行的故事

2019-10-30


  

德山酒业建厂60周年访谈录之七:德山大曲与报纸发行的故事

 

编者按:

  本报通过对德山酒业60年历史中不同代表人物的访谈,展现了德山酒业近60年来辉煌的历史和曲折的道路。访谈虽结束了,但我们相信德山酒业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作者简介:

  姚子珩,男,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德山大曲是酒,历史悠久,品牌响亮;报刊发行是一种文化销售活动。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我经历的一件已过去20多年的往事,却把两者紧紧连在了一起。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我在《湖南农村报》编辑部工作。《湖南农村报》被要求同党报一样发行到农村,报社很看重《湖南农村报》的发行扩量,大多数市(州)、县委宣传部和邮政部门也很支持。这年秋天,我跟随时任总编辑的易烈武马不停蹄逐地逐县抓发行落实。一天,我们来到临澧县。县邮局抓发行的同志告诉我们,今年该县党报发行特别是农村报难以完成,县小困难大,要我们找宣传部主要领导做做工作,请他加大重视程度,强化硬措施。

  我陪易烈武找到县委常委、宣传部杜部长。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他正忙着其他公务,没空搭理我们。我们只好在门外等候。快到吃午饭时,我走进去说:“杜部长,我们请您吃个午饭,给您汇报一下工作。”他站起身来,板着脸说:“不行!我请你们。到我这里来了,怎么好意思要你们请,这太没面子哒!”

  我们只好客随主便,随杜部长到招待所围定一餐桌,坐下来后,易老总提出要临澧发行1万份《湖南农村报》,我在旁边“敲边鼓”,就其发行的政治意义及其对农村、对农民的好处讲了一大堆,谁知杜部长及部里其他几位领导总是以县小人口少、难度大为由,说最多只可完成5000份(当时收订进度不到2000份)。我们费尽口舌,进展不大。

  开餐了,杜部长拿来4瓶德山大曲,边开瓶边介绍:“这是我们常德自己产的名酒,历史悠久,口感不错,价格便宜。没什么招待,请你们省里来的客人喝几杯!”

  我说:“易老总喝不得酒,殷师傅要开车,不能喝,我的酒量很小,喝不了多少。”我们一行只3人,再无人可推介了。

  杜部长严肃地说:“那不行,喝不得酒,跑什么发行?”部里其他几位领导也“那是!那是!”地随声附和。

  酒打开后,香气溢满整个包间。易老总当时年近花甲,不胜酒力,回敬一杯后,不可再喝。我喝了两小杯后,觉得口感不错,入口柔,一线喉,且香中有甜,舌留余香,就主动回敬了杜部长等几位部领导。

  酒过三巡,气氛越来越热烈,欢声笑语从就餐的包间飞溢出去,大家没有了先前的严肃与拘谨,互相称兄道弟,杯碰得越来越响。

  一瓶半喝完了,杜部长忽然叫停,他要服务员拿几个二两装的大酒杯来,一一排在桌上,他对我说:“姚记者,你不是发行要过万份吗?来!一杯1000份,你一杯,我一杯,单挑!”

  我面有难色,毕竟已喝到七八成醉了,52度的酒差不多喝了半斤,脸红耳酣,略显恍惚,但想到一杯能上1000份农村报发行量,这诱惑力太大了!加上当时30多岁,身强体壮,胆还未割,底气足些。

  我将杯子一顿:“来,喝!我敬杜部长,我喝完,您随意!”

  我一杯酒“咕噜”一声就下了肚。杜部长十分高兴,伸出大拇指:“好兄弟!”他也非常够朋友,一个“咕噜”也是酒杯底朝天。

  一杯又一杯,喝来喝去,已没有任何怯意了,县委宣传部里的同志相互也敬起来,大家将剩下的两瓶酒全消灭了。

  我拥抱着杜部长:“好部长!谢谢您,12000份搞定了,说话要算数!”

  杜部长说:“我认定你这个朋友哒,算数!”

  那天,我不知怎么到招待所房间去休息的。但醉后没有头痛口干的反应。第二天早上醒来,神清气爽,又投入新一天的紧张工作。

  果然,杜部长说话算数,且点子多,措施硬,抓得实。在他的身体力行和得力指挥下,宣传部和邮局的同志密切配合,扎实工作,那年临澧县的《湖南农村报》发行突破1.2万份,以后连续多年都是《湖南农村报》的发行大县,我们跟杜部长和县委宣传部全体同志都成了好朋友。此后多年,时常来往,相互工作配合很好。见面碰杯喝德山大曲是常有之事,当然,拼命敬酒已再不为例,毕竟醉酒是伤身体之举。

  那年,我们将临澧县抓发行工作的经验推广到全省各地,通过报社与各地宣传部门、邮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年度的《湖南农村报》发行量突破了96.3万份,创下了报社发行量新纪录。仅常德市就突破20万份。报社表扬了我们农村报编辑部,年终还给我授了奖。现在想来,应该给德山大曲请功记奖,是它为我们的报纸发行增量立下了汗马功劳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