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酒业建厂60周年访谈录之九:人民大会堂之夜
2019-10-30
编者按:
1986年,德山大曲酒厂从沅江岸边搬迁到常德市德山,摆脱了生产场地小、工作环境差等限制其发展的因素,有了进一步扩产提质的条件,从此走上新的发展之路。这是一次特别的鉴赏会带来的积极结果。
人物简介:
陈德铨,男,1945年1月生于江苏江都。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6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常德通用机械厂工作,曾任厂长。1984年当选为常德市市长;1988年常德市升格为地级市,陈德铨当选为副市长,主管工业;此后,先后任常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党组成员,省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省政府党组成员、经济顾问。
1986年1月6日的夜晚始终在陈德铨的记忆里闪光。那天,任常德市市长的他和常德市的20多位同志一起,在时任副省长俞海潮的带领下,把湖南的骄傲——德山大曲带进了人民大会堂,介绍给了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和国家酿酒协会的领导和专家。
“那天很热闹!朱镕基同志是当时的国家经委副主任,从东北出差赶回来;老领导严济慈、廖汉生,大书法家方毅、舒同,还有邵华、伍修权同志都来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老一脸兴奋。
“这是一次以德山大曲为代表的常德酒的鉴赏会,规模大,档次高,好不容易才争取到!”陈老说,当时全国的所有产品,能在人民大会堂办鉴赏会的凤毛麟角。
怎么想到要在人民大会堂开鉴赏会?陈老微微一笑:“一是进了人民大会堂能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德山大曲本身有这个实力(接受检验)!”参加工作近40年,陈老的绝大部分工作经历与企业有关,关注企业成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他的工作重心之一。
决定大力推动德山酒厂发展,源于1985年春天,当选为常德市市长不久的他到德山大曲酒厂的第一次考察。
“德山大曲我是久闻大名啊!大学毕业分配到常德通用机械厂工作,每次厂里有接待任务,如果上了德山大曲酒,我们就知道有重要人物来了!”陈老笑言,自己并不会喝酒,但有德山大曲还是会小酌一杯。
走上市长岗位让他对德山大曲有了更深的了解。“德山大曲很受欢迎,可产量不大,省里、市里经常有人找我批条(买酒)。我到了建在沅江大堤边的酒厂,一看场地很小,条件也不好,明白了这是制约德山大曲扩产提质的重要因素。”
怎样解决呢?陈老想到,促进酒厂发展,要取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首先要扩大德山大曲的影响力。他的想法得到俞海潮副省长的大力支持,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争取到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鉴赏会的机会。
“我们举办了鉴赏会晚宴,宴会厅摆了15桌,全坐满了!说明德山大曲还是比较受欢迎的!”那天晚上,陈老忙着接待来客,十分开心。也是那天晚上,陈老第一次见到了朱镕基总理。“当时他(朱镕基)出差了,飞机又晚点,我们以为他来不了,可还是赶来了。”陈老说。朱镕基走进会场的时候,陈老忙迎上去问:“请问您是哪位首长?”听到回答“朱镕基”后,他赶紧请俞副省长来迎接。“朱总理不喝酒的,那天也喝了几口德山大曲呢!”
陈老告诉我们,当晚气氛十分好,整个活动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德山大曲得到来宾的一致肯定。方毅、舒同还在邵华的提议下为酒题词。“方老和舒老是书法大家,他们的墨宝非常珍贵!”
德山大曲的美名随着四溢的酒香飘散,常德酒类行业也因此更受关注。之后,德山大曲酒厂获批搬迁到常德市德山。人民大会堂之夜,为其打开了蓬勃发展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