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美酒工艺篇:传统技艺今仍在
2019-10-30
优良传统发出的光泽是永远灿亮的。
——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祖亮语
走进现代化的德山酒业公司,扑面而来的是时代气息;了解德酒的生产过程,留在脑际中的是历史的轨迹。给人的印象是:办公楼、厂房、化验室是那么的现代,酒糟、酒窖、酒甑是那么的古老,正是这种现代与古老的交汇,才有德酒的优良品质。
历史的年轮绕过了50圈,而德酒却依然保持着传统技艺。人们不会忘记,清代常德城东门外水府庙有一家马万隆私人糟房,从清代到民国,经过5代相传,在上世纪20年代率先以整粒的稻谷酿酒,工具设备比别的糟房好,使用大灶、大甑、大天锅、大醅缸等,而且都是专用器具,在工艺上采取小曲糖化、清蒸、清烧、七天蒸馏的方法,产品称为德酒,又称为谷酒或烧酒。这种酒的质量超过了大米下锅煮的酒,同时又对高粱、稻谷进行单烧或者混烧,酒的质量更加稳定,出酒率也越来越高。到1950年,常德有这样大大小小的糟房72家,1950年7月,政府为振兴常德酒业,由税务部门负责,以自由组合方式将私人糟房组合成3个集中私营小型酿酒工厂,即东门一集中糟房,上南门二集中糟房,北门外集中糟房。1952年,常德专署烟酒专卖管理处成立,管理处将3个集中糟房从私人手中接管过来,在原东门一集中糟房的基础上成立了国营常德酿酒厂,德山酒业从此迈开了它50年的漫漫历程。尽管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更替,常德老糟房的传统技艺一直沿袭至今。
当笔者走进德酒酿制车间,一口口偌大的酒甑散发出的袅袅蒸汽,如同历史的烟云;几千平方米的大车间里,3公尺见方的料池排列有序,规如棋盘。工人们不辞劳苦,按照传统技艺拌料上甑。当笔者来到吊酒处,只见曲香四溢的一股清流带着“体温”源源不断地流入酒缸,主人给我们舀了一杯热酒,刚一入口,酒气就向全身散去,其味其感,美妙绝伦,无可言状。尽管这只是半成品,但足以显示德酒的厚重。如果说,德酒是一曲美妙的歌,那么传统工艺则是这首歌最和谐的音;如果说德酒是一首动人的抒情诗,那么传统工艺则是这首诗着情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