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美酒探源篇:隐逸文化的遗韵
2019-10-30
饮酒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祖亮语
开卷用墨时,笔者不禁想起了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隐逸文化始地——桃花源。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给这里赋予了许多动人的名字:世外桃源,桃源仙境,洞天福地……饱经了尘世纷乱的陶渊明,带着强烈的回归、隐逸之感,在湘西北找到了理想的乌托帮。这里避战、避凡、避世,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鸡犬之声相闻,或喝擂茶,或饮腊酒,其乐融融。正是因为陶渊明发现了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才把千古游人忙煞。秦时的桃花源,藏风骤气,环境幽静,茂林修竹,风光秀丽,引来了一批一批的隐者。大凡隐者,亦为饮者,他们与酒茶作伴,写诗赋文,可真是“东湖月好酌秦酒,赤壁风情忆楚游”。在36个洞天里,桃花源被称之为“白马玄光之天”,72福地中,第16福地“绿梦晴画”,潇湘八景中的“渔村夕照”,独占天下的“桃川香火”,均在于此。桃花源山水洞谷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联碑刻之风,历史传说之奇,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骚人和隐者,墨客、羽士、高僧云游于此,无不低回流连,赞誉不绝。王昌龄、孟浩然、李白、刘禹锡、杜牧、陆游、姜夔、韩愈等慕名而来,他们寄情山水、吟颂仙境,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文和动人的故事。据传李白在这里畅饮德酒之后,诗兴大发,产生了斗酒诗百篇之感。
当人们来到今天被称为天下一绝的天宁碑院,这座完全用石头垒成的文化城堡,聚集着桃花源今古墨客手迹之大全。你看,百寿图、巨型石碑、汉白玉壁画群、无角石亭、书画堂等,两侧所记载的130多条碑文无一不是隐者、饮者所作。深藏不露的隐逸文化为这方土地派生出了飘逸、静美、闲雅、野朴的饮者之风。今天的德山大曲醇厚中见淡雅;庄重中见野朴;浓郁中见飘逸,就是这种隐逸文化培植的结果。
隐逸文化演绎到今天,则成了休闲文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繁忙紧张的工作需要休闲来调节。如果休闲时光能端上一杯回味悠长的德酒,细细品来,都是一件乐事。用文人骚客的话说,这叫品味人生,品味情趣,品味苦乐,品味昨天、今天、明天。